《增广贤文》:
原文: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文/爱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山里有长得笔直的树,世上却罕见十全十美之人。树木的枝叶不繁茂,是你自身的问题,别抱怨太阳太偏心。一切都是命里安排,有些事由不得自己控制。
山直人曲,心正影直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这句古语如一道犀利寒光,洞穿人性之幽微。其后“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的箴言更如清越钟声,唤醒了我们反躬自省的意识。当人性之曲折已成必然,真正的正直之路究竟在何方?
我们且看,在东汉末年,朝堂的帷幕被贪婪与私欲重重遮蔽,杨震却如一道无法被玷污的星光。他被朝廷派往荆州做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正是当年杨震一手举荐才得以出仕之人。
图片
夜幕降临,王密怀揣十斤黄金悄然来访,低声言道:“暮夜无知者。”室内烛光摇曳,杨震端坐如松,目光如炬:“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登时面红耳赤,抱金仓惶退去,只留下杨震身影在烛光下愈发巍然如山。
杨震“四知”清名从此流芳百世。但杨震后来遭到有权的奸人构陷,悲愤饮鸩而终。这刚直之树竟也未能全然幸免于时代风暴的摧残。
正直如他,亦未能逃脱命运风暴的撕扯。这岂非正印证了那句“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的千年长叹?
杨震的身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却也如一道深刻的刻痕,映照出人性在命运面前的有限与曲折。
古往今来,人性之复杂幽深,何曾真能如山中笔直之树?
孔子早已洞察:“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图片
此言如一把锋利手术刀,剖开人性中德性追求与本能欲望间永恒的张力。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气”固然是崇高理想,而俗世中能臻此境者,终究是凤毛麟角。
当此之际,那句“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的古老箴言,恰似暗夜中一束智慧光芒,为迷茫心灵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它并非教人俯首于所谓命运脚下,而是启示我们应如树木向内生长枝叶那样,专注于自身品德的耕耘与修缮。
放眼当下,我们常被外部喧嚣所裹挟,抱怨世界不公、环境不利,却常如王密一样,遗忘了审视自身“枝头”是否枝叶繁茂。真正的现代“直人”精神,在于清醒认知人性天然之曲,既不苛责他人如圣人,亦不纵容自己沉沦于枝枯叶败的境地。
图片
真正的正直,在于深刻理解人性曲折后的主动抉择。
正如苏格拉底于饮鸩前所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每日当有“三省吾身”的静思时刻:是否因畏惧强权而曲意逢迎?是否因利欲熏心而遮蔽了良知的清明?是否因怠惰而荒废了自我提升?
曾子所倡“吾日三省吾身”,恰是使“枝”长“叶”的日常修行。
“山中有直树”,虽罕见却终究存在;“世上无直人”,道尽了人性普遍的真实局限。然而“莫怨太阳偏”的古老警语,则为我们指出一条通向正直的崎岖小径:在认清自身有限之后,依然选择以精进不懈的努力,让每一根枝条尽力向正直生长。
于这命运之风中摇曳的人间,唯有在“自恨枝无叶”的清醒中持续向上,我们方能于各自的位置上尽力挺拔成树——虽未必天生笔直,却始终心向光明,让灵魂的年轮在岁月流转中刻下正直不屈的印记。
图片
我是爱萍,关注我#公众号:星儿爱读书,一起品读一本好书,顺境时给你清醒 ,迷茫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 ,追梦时给你力量 。让我们以书籍为灯塔 ,照亮我们前行的旅途 ,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