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在节目里说过:“现在的家庭里,老人帮儿女带孩子,就像一根隐形的顶梁柱,看着不起眼,却撑起了小家庭的大半边天。”
这话太实在了。
走在小区里、公园里,总能看到带娃的老人:有的推着婴儿车慢慢晃,有的追着满地跑的小家伙喊,有的手里拎着菜还得哄着怀里的娃。
这些老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也不一样,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藏着不少共同点。
这些共性,说起来有点让人唏嘘,却也是当下很多老人带娃的真实写照。
一、时间被孩子填满,连喘口气的功夫都少得可怜
带过娃的都知道,这活儿根本没“下班”一说。
早上天不亮就得起,给孩子冲奶、换尿布,等儿女上班了,就开始一天的“战斗”:喂饭、陪玩、哄睡,中间还得抽空买菜、做饭。
展开剩余76%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了,想坐下来歇歇,要么被孩子的哭声叫醒,要么就得赶紧收拾满地的玩具、洗堆积的衣服。
老话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这些老人是“再养孙辈,重尝当年累”。
他们的时间被切割成无数个碎片,全围着孩子转,别说发展个爱好、跟老伙计聊聊天了,连安安静静吃顿饭都成了奢望。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总说“不累”,可眼角的疲惫藏不住,腰上的酸痛也骗不了人。
二、出钱又出力,自己的养老钱都敢往外掏
带娃哪能光出力?奶粉、尿不湿、玩具、衣服,哪样不要钱?
很多老人不光免费带娃,还得倒贴钱。
看到孩子喜欢的东西,舍不得给自己买,却咬咬牙给娃买了;儿女手头紧,他们默默拿出自己的养老钱,说“先用着,别委屈了孩子”。
老话讲“隔代亲,亲上亲”,在他们眼里,孙辈比自己还重要。
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很大方,总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怕这钱是自己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本。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疼儿女,更疼孙辈,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想让小家庭轻松点。
三、心里装着太多顾虑,受了委屈也忍着不说
带娃难免有磕磕碰碰:孩子摔一跤、喂饭挑食、学走路慢了点……
有的老人会被儿女埋怨“怎么看的孩子”,心里委屈得不行,却不敢顶嘴,只能默默记在心里,下次更小心。
他们怕自己带不好娃,让儿女操心;怕跟儿媳/女婿闹矛盾,影响小家庭和睦;怕提出自己的想法,被说“老思想、跟不上时代”。
老话常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哪怕是在自己儿女家,很多老人也活得小心翼翼。
受了委屈不敢说,有了想法不敢提,就怕“给儿女添麻烦”,只能自己偷偷抹眼泪。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这些“宝”在带娃时,却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四、嘴上说着“心甘情愿”,心里却盼着能喘口气
问起带娃累不累,几乎所有老人都会说“不累,看孩子高兴”“为了孙子,啥都值”。
可转头看到别的老人跳广场舞、旅游散心,眼里还是会闪过一丝羡慕。
他们不是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只是“放不下”:放不下儿女忙碌的身影,放不下孙辈可爱的笑脸,更放不下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话讲“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可到了他们这儿,更像是“养儿一辈子,操心到白头”。
白天围着孩子转,晚上躺在床上腰酸背痛,心里偶尔也会想:“等孩子再大点,我就能歇歇了吧?”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这些老人的“可怜”,全是因为太爱、太能忍。
其实啊,老人帮儿女带娃,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们的这些共性,背后藏着的是对儿女的爱,对孙辈的疼,还有太多说不出口的辛苦。
作为儿女,多体谅点老人的不易,多分担点带娃的责任,别让他们在付出的同时,还活得那么累、那么委屈。
毕竟,他们帮你撑起了现在,你也该护好他们的晚年,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发布于:山东省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