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俄罗斯航空工业迎来里程碑时刻——搭载全国产核心系统的MC-21-310RUS客机原型机在伊尔库茨克航空工厂腾空而起,成功完成首飞。这架注册号为73055的“铁鸟”在空中经受住了1小时15分钟的严苛考验,以58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翱翔于3000米高空,全面验证了俄罗斯自主研制的航电系统、供电网络、环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此次飞行不仅标志着MC-21项目正式迈入工厂调整试验的全新阶段,更象征着俄罗斯在西方全面制裁下,构建独立航空产业链的战略突围取得实质性突破。
这架序列号21012的原型机承载着俄罗斯航空人的非凡意志。它最初于2020年12月以搭载国际供应商系统的“原始配置”完成首飞,而自2023年起,伊尔库茨克工厂对其展开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工程——超过80个关键进口子系统被逐一替换为俄罗斯国产设备,其“心脏”更是换装了国产PD-14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功勋试飞员亚历山大·古斯科夫与俄罗斯英雄罗曼·塔斯卡耶夫组成的黄金机组,在飞行后激动地确认:所有国产新系统在首飞中表现完美,运行稳定无异常。这架浴火重生的飞机,已然成为俄罗斯航空自主化征程中最闪亮的徽章。
展开剩余72%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列格·叶夫图申科对此寄予厚望:“MC-21绝非普通客机,它是俄罗斯天空的未来。其卓越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新一代智能航电与高效的PD-14发动机相结合,将显著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替代国内波音、空客机型的战略使命。”他特别强调,近80个关键系统的国产化替代,是俄罗斯航空业在西方制裁围堵中“撕开的一道突破口”,使国家彻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此次首飞的成功,意味着国产化MC-21距离最终适航认证和批量交付客户,迈出了最具决定性的一步。
根据严密的“进口替代”计划,共有两架深度改造的MC-21原型机将投入后续高强度试飞。刚刚完成首飞的首架原型机,已实现了航电系统的全面自主化——国产飞行计算机、高速数据交换机、高精度导航与无线电通信设备、辅助动力装置(APU)、智能环控系统、客舱压力调节模块、先进照明系统及综合控制终端悉数上机。更值得瞩目的是,其“筋骨血脉”——包括全套电气网络、液压传动机构和起落架系统——也已实现100%俄罗斯制造。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总经理瓦季姆·巴杰哈宣布了雄心勃勃的下一步:“首飞成功开启了工厂调整试验的序幕。我们即将把这架飞机转场至茹科夫斯基飞行试验中心,全力推进适航认证试飞。与此同时,总装车间内第一架‘完全国产血统’的量产型MC-21已接近完工,不久将加入试飞队列,加速项目的最终成熟。”
作为俄罗斯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倾力打造的新一代中程干线客机,MC-21瞄准了全球航空市场容量最大、竞争最激烈的细分领域。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三大支柱:革命性的气动外形显著提升了升阻效率;国产PD-14发动机以14吨级强劲推力和卓越燃油经济性树立了动力标杆;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机载系统则大幅减轻了飞行员负担。而驱动这架“国家之翼”的PD-14发动机本身,就是俄罗斯航空动力的骄傲。它脱胎于成熟的PS-90核心机,通过应用16项突破性技术——包括高温合金材料、特种涂层和创新的结构设计——于2018年成功获得适航认证,是俄罗斯在航空动力领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的基石。
MC-21的振翅高飞,不仅关乎一款机型,更承载着俄罗斯重塑国家航空工业体系、捍卫蓝天自主权的宏大愿景。当这架银灰色的客机冲破伊尔库茨克的云霄,它划过的轨迹,正是一个大国在逆风中倔强书写的航空复兴宣言。
发布于:广东省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