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是人体胆汁运输的“主干道”,负责将胆汁输送至肠道,帮助消化脂肪。然而,当这条“河道”被结石、肿瘤或瘢痕组织堵塞时,胆汁无法正常流动,将引发一系列健康危机。
44 岁的蒋女士从未想过,一场突如其来的腹痛会让她备受煎熬。两天前,毫无征兆的右上腹胀痛突然袭来,疼痛间断发作却一次比一次剧烈,还向后背部放射,伴随的恶心、干呕让她坐立难安,甚至出现胸闷气短、高热寒战。服药无效后,她紧急来到医院消化内科,被确诊为胆总管末端结石合并胆囊炎。
胆总管是输送胆汁的“生命通道”,末端结石会像塞子般阻断胆汁流动。这些结石或因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形成,或由胆囊结石“迁移”而来。梗阻发生后,胆汁逆流引发黄疸,胆管内压力骤升还会滋生细菌,可能导致高热甚至休克。而胆囊炎常与胆管结石“狼狈为奸”,胆汁淤积使胆囊胀大发炎,细菌感染更会让炎症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蒋女士的病情,消化内科谢立群院长决定采用ERCP技术治疗。手术中,十二指肠镜经口腔进入,穿过食管、胃抵达十二指肠降部,精准找到胆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乳头。注入造影剂后,X 线下清晰显示出胆管内的泥沙样结石和下段狭窄。
谢院长先通过ERCP +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扩大开口,再用球囊进一步扩张,随后用取石网篮和球囊小心翼翼地将结石逐个取出,同时引流出大量脓性液体。最后实施鼻胆管引流术,将细管从胆管经鼻腔引出,确保胆汁通畅排出。
展开剩余39%术后,蒋女士的疼痛缓解,恶心干呕症状消失。这场微创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让她摆脱了胆道疾病的折磨。ERCP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更展现了现代内镜医学在胆道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ERCP技术优势
作为一种内镜微创手术,它无需开腹,通过自然腔道(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特点。
ERCP 可用于多种胰胆疾病的诊疗,如胆总管结石取石、胆管狭窄扩张或支架置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发布于:河北省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