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晚期患者常面临诸多痛苦,其中进食后疼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一症状的出现,主要源于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免疫力低下,胃肠道功能显著减弱,无法有效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而引发不适感。同时,肿瘤可能压迫局部神经组织,或存在胆道梗阻现象,进一步加剧进食后的疼痛。
中医对于胆囊癌晚期进食疼痛的缓解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念。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及体质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胆囊癌晚期患者常分为瘀滞型、湿热型、火毒型和正虚型四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剂。
对于瘀滞型患者,以疏肝理气、降逆止痛为原则,常用大柴胡汤加减。此方剂中的柴胡可疏肝解郁,大黄能泻下攻积,枳实可行气消痞,芍药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共同发挥疏肝理气、缓解疼痛的作用。湿热型患者以清热利湿、舒肝理气为原则,同样常用大柴胡汤加减,但会根据湿热程度调整药物用量和配伍,加入茵陈、栀子等药物以增强清热利湿之效。火毒型患者以泻火解毒、疏肝清热为原则,大柴胡汤加减中会加入黄连、黄芩等药物,以清泻火毒。正虚型患者以气血双补、健脾益肾为原则,常用八珍汤合逍遥散加减。八珍汤可气血双补,逍遥散能疏肝健脾,二者合用,可改善患者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之症。
展开剩余69%除了中药方剂,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中医认为,饮食应顺应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对于胆囊癌晚期患者,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菠菜、苹果、玉米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应减少摄入动物性脂肪、糖分等不健康的食品,避免食用辛辣或油腻食品,以减轻胃肠刺激,缓解疼痛症状。
中医治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和谐的治疗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有四十余年的中医治癌经验,是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从40余年的从医经验中总结出“三联平衡”理论,提出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辨证施治,重点用药,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促使癌症患者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从而增强并调动患者自身的元气对抗肿瘤,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进而达到疾病亦趋康复的目的,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胆囊癌真实案例分享:
郑某,男,胆囊癌,2012年11月29日初诊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人
2012年3月初,患者被确诊胆囊癌,并于3月30日,在郑州人民医院切除了胆囊。可术后仅三个月病情复发,查出“肝转移”,继续行两次射频消融,可疗效却不理想,再次复查,又发现肝部转移病灶。绝望之余于2012年11月29日去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患者自诉:“服药后,感觉舒服了,腹胀减轻了很多。到市人民医院检查肝部病灶没有了。”(2013年7月初复查肝转移灶消失)。希福医院治疗期间患者分别在2015年3月、11月,2016年2月、10月,2017年4月、9月巩固用药。2017年9月24日患者携家属前来参加希福医院组织的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经验交流大会,自诉一切正常,现在能够每天正常上下班,对希福医院中药治疗效果给予极高评价。2019年12月7日,袁希福老中医探望郑老师,据老伴介绍,他目前在一家近300人的假发厂做监工,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忙里忙外,不亦乐乎。每天家务活,照看孙子都没有问题。饮食、睡眠、体力都正常。2023年3月复诊拿药巩固,近况稳定。2024年4月26日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分享近况如常,让更多人看到了抗癌路上的光明与希望!
中医治疗胆囊癌晚期进食疼痛,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结合饮食调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胆囊癌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发布于:河南省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